平安养老险:普惠企业年金,坚守长期主义

2025-09-26 15:41   来源: 互联网    阅读量:3288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 "第二支柱"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和职工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通过集体协商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障制度。

近年来,企业年金覆盖面在不断扩大。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我国共有16.82万个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3290.81万人,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约3.73万亿元。

可见,其作为市场化养老储备工具的重要性,正在显著提升。

平安养老险是首批获得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人、投资管理人资格的企业之一。其中,人社部001号企业年金计划,正是平安养老险与中国联想集团共同建立,并运营至今。

平安养老险相关负责人告诉《21CBR》记者,目前人社部正在积极推动企业年金的扩面工作,希望将企业年金覆盖到更广泛的企业群体中。

平安养老险积极配合国家养老金融大文章,前期做了一些工作,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扩点扩面

人社部表示,将鼓励更多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目标是到2030年覆盖职工人数达8000万人。

自2004年全面推行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增长,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市场环境复杂,受托管理难度加大。近年来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年金投资机构获取绝对收益的难度正在增加。

另一方面,企业年金扩面工作,受自身经营压力影响,面临一定挑战。盈利状况相对较弱的企业,更多选择观望态度。

平安养老险相关负责人坦言,建立年金制度的目的,是希望广大企业职工能通过企业和自身的缴费,推动中长期投资实现稳定的复利效果,为退休后更美好的生活带来养老金补充。

平安养老险正在积极促进企业年金的扩面工作,并尝试配合国家对于园区企业、灵活就业群体实现年金制度突破的探索,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

“我们尝试通过产业园区内的中小微企业,让一部分有意愿、相对收入好的员工,先参加园区的年金计划,以此让更多人接触到年金。”上述负责人坦言。

长钱长投

根据人社部数据,2007—202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收益整体平稳,保持了年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很多客户容易将投资收益目标聚焦在短期的风险和收益上,使得年金收益目标短期化,这不利于企业年金中长期布局,充分享受到长期复利的效果。

国家出台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相信未来企业将会对于年金等长周期投资资金,更好地进行规划和布局,使得年金收益更为稳健持续。

“在过去20年的实际管理中,我们有大量的案例显示,平安养老险受托的企业年金客户,在经历了长周期的运营后,可以实现长期的保值增值。”平安养老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平安养老险不断修正自身投资管理逻辑和理念,顺应市场变化,为年金客户打造低波动、长期可持续的投资能力。

公司已着手升级企业年金资产配置方法论,架设兼备“绝对+相对”复合型收益目标的资配管理框架和流程。

基于年金资金的养老属性,平安养老险打造了全天候投研体系。

公司拥有一支超60人的年金投研团队,平均从业年限约12年,专职年金投资年限约7年。公司高度重视投资经理的风格与年金“长周期、稳健投资风格”属性的匹配,真正做到“知投资,懂年金”。

截至2024年末,平安养老险单一含权类组合的业绩,位于市场前列,做到了短中长期都实现年金资产有效保值增值的目标。(平安养老险贵州分公司 供稿)



责任编辑:刘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技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