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师郭小明与电力能源公司达成重要合作

2024-10-11 09:14   来源: 互联网    阅读量:3202

2024年10月10,郭小明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原创性成果授权与使用协议,合作内容涉及“风能发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V1.0”与“光伏电站性能监控管理平台V1.0”两项原创性技术成果的授权使用。此次签约标志着一项具有前瞻性与落地性的清洁能源数字化合作正式落地,也成为新能源运维智能化进程中的一次重要推动。

据悉,此次合作所涉及的两项技术成果均由郭小明在其长期风电、光伏设备管理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开发形成,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成果在完成技术定型,陆续在多个项目中测试应用,技术成熟度高,已具备大规模部署条件。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风能发电设备维护管理系统V1.0”不仅可实现基于振动与热感数据的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还具备工单联动、维保排程等功能,能够在风电场景下有效降低非计划停机率,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而“光伏电站性能监控管理平台V1.0”则以阵列级别建模与逆变器性能行为分析为核心,结合大数据处理算法,精准识别组件失效、遮挡异常等问题,对提高系统综合发电效率具有显著作用。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控股下属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进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能力建设,在风能与太阳能并网运行、集中式智能监控、边缘设备数据采集等领域不断探索突破。此次引入郭小明的两项原创性系统成果,是该公司在构建“感知-分析-响应”闭环式新能源运维体系上的一次关键布局,也是其推动清洁能源业务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尝试。通过此次技术合作,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将在现有风电与光伏发电单元基础上,部署并集成上述平台,实现对场站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智能研判与自动预警,从而有效降低人力成本与系统能耗。

多位业内人士评价认为,此类技术与产业应用对接型合作有望在未来成为清洁能源行业创新机制的一种典范。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成果授权,更是以企业实际场景为载体,推动原创技术迈出实验室、走入场站、服务运行的全过程协同。通过授权方与使用方的共同优化与动态迭代,技术本身也能不断适应市场场景,从而实现产业链的相互赋能与技术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演进。

郭小明在签约现场表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趋势将不仅仅体现在新增装机体量的扩大,更体现在设备运行效率与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他强调,原始技术成果要有机会深入企业一线,才能真正产生行业价值。“我们希望这次合作不仅是技术部署,更是推动机制和模式的一次试验。”他的发言得到了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团队的高度认同。

该合作也被视作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清洁能源行业聚焦提质增效的新实践。通过激活民间技术成果与央企运营资源的对接,搭建公平、高效、互利的合作机制,释放更多创新要素,或将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又一强力支点。

随着后续系统部署工作的推进,双方将共同开展性能监测、数据积累、场景反馈等多维协作,形成持续演进的智慧能源运维解决方案。外界普遍关注该合作未来能否为更多能源企业提供可复制的智能升级范式,并在更广泛的区域清洁能源网络中实现推广。/周若彤

责任编辑:小志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技观察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